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国家能源局向海平:加快建立新型储能成本疏导机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2023-04-13 19:01:15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2023年4月7-9日,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3)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盛大召开。ESIE2023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联合主办。

  4月7日,开幕式现场,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在致辞中表示,目前我国新型储能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规模化发展趋势更加强劲和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三方面的主要特点,同时提出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新型储能发展还面临诸多风险挑战,重点统筹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建设与运用的关系,既要加快规划建设,更要注重调度运用。二是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 向海平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向海平: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

  四月的北京,春暖花开、生机勃勃。很高兴与大家欢聚一堂,参加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此,我谨代表国家能源局,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国能源工作及科技创新事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风高浪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全球能源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得益于新能源技术快速进步、成本大幅下降,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快速发展,通过源网荷储科学有效的技术匹配和互补互动,为未来我国和全球能源安全保供提供了可行路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加速推进。

  新型储能是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装备,对促进能源科技变革和自立自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特别是2021年以来,我局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初步构建了以顶层设计文件为引导,以项目管理、调度运用、市场机制、价格和安全管理等专项政策为支撑,以试点示范、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标准体系等共性政策为保障的行业发展政策体系,为各级政府、行业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各地政府大力支持和各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型储能发展呈现三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是多元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锂离子电池储能加速发展,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等多种储能取得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实现规模化示范应用,钠离子电池、重力储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新型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支撑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保障能源电力供应、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是规模化发展趋势更加强劲。根据各省能源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870万千瓦,比2021年底增长超过110%,装机规模居全球首位。各地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0万千瓦的省份中,近70%的省份的装机规模增长超过100%。

  三是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新型储能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的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投资积极活跃,带动新型储能高速发展,产业链体系日趋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健全,我局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印发《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动健全基础通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安全应急等8个领域的标准体系,为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看到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新型储能发展还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当前,要重点统筹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建设与运用的关系。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的工具属性,既要加快规划建设,更要注重调度运用。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着力推动新型储能科学优先调用,更好支撑新能源更大规模开发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二是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深刻认识新型储能技术仍在快速进步、成本仍然较高的现状,着眼中长期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加快建立新型储能等各类调节性资源成本疏导机制,强化产业链统筹布局,着力推动构建技术、市场、机制多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为新型储能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安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统筹全产业链、项目全生命周期安全,加快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管理措施投入。同时,高质量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持续加大新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以技术创新推进高质量安全发展。

  各位专家、朋友们,新型储能尚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肩负着艰巨使命,需要全行业携手并进、戮力同行。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大会,凝心聚力、碰撞智慧,强化“政产学研用金”互信共识,深化源网荷储协调一体化发展,共同推动新型储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感谢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搭建行业交流互鉴平台。预祝峰会暨展览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以上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嘉宾本人审核)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