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全球瞩目的“对等关税”,特朗普政府将针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不同水平的关税,拟对中国加征34%关税,对欧盟、越南、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印度、韩国、泰国、瑞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等贸易伙伴征收20%到49%不等的关税,对任何贸易伙伴的最低对等税率也为10%。叠加此前2月、3月连续加码的20%关税,以及针对储能电池的25% 301条款关税(2026年生效),中国储能产业遭受系统性冲击。储能电池综合税率飙升至82.4%,创下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的最高纪录。 一、关税政策的多重绞杀 美国市场占中国储能电池出口的25%,2024年出口额达153亿美元。此次关税政策大概率出现: 成本崩盘:1GWh储能系统成本激增2.5亿元,企业利润率从8%暴跌至不足5%; 供应链断裂:东南亚中资工厂对美出口环比下降40%,库存周期延长至6个月; 技术替代加速:特斯拉超级工厂电池断供警报拉响,美国本土企业趁机抢占市场份额。 核心矛盾聚焦于磷酸铁锂电池:美国本土90%的储能项目依赖中国产磷酸铁锂电池,而此次关税政策直接推高其成本至1.2元/Wh,较美国本土企业高出35%。美国能源部紧急启动"本土电池替代计划",试图通过补贴扶持Northvolt、QuantumScape等企业填补缺口。Northvolt获得政府23亿美元补贴,QuantumScape股价单日暴涨27%。 二、法律禁令切断技术输出 早在2025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与敌对国家电池脱钩法》,明令禁止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动力等六家中国电池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此举就暴露出以下问题: 技术壁垒升级:美国试图通过立法手段阻断中国电池技术扩散,尤其针对磷酸铁锂专利布局; 产业链撕裂:中国电池企业被迫放弃美国本土化布局,转战欧洲、中东市场; 诉讼反击:华为率先起诉美国储能公司专利侵权,指控其窃取电池管理系统(BMS)核心技术。 而在此禁令影响下有波及到全球供应链:特斯拉暂停上海超级工厂对美储能电池出口,转而采购LG新能源韩国产线产品;比亚迪被迫关停美国加州储能模组生产线,预计损失2025年营收15亿美元;美国储能项目开发商转向日本东芝、韩国SK On等企业,但面临交货周期延长至18个月的风险。 三、全球产业链的连锁震荡 面对美国不断发起的关税风暴,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不断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格局: 东南亚地区作为中国储能企业"出海跳板"的功能正被削弱。越南、泰国等国承接的中资电池工厂,因对美出口关税陡增48%-49%,叠加中国原材料进口关税上调,陷入"两头受压"困境。 东南亚本土企业趁机抢占中低端市场份额,例如越南VinES Energy与韩国LG合资建设的电池工厂,凭借关税豁免优势迅速扩大产能。 欧洲市场呈现"短期观望、长期替代"态势。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研发的固态电池技术取得突破,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法国帅福得集团在捷克投建超级电池工厂,目标年产能24GWh。 但欧洲储能协会数据显示,若中国供应链完全退出,欧洲储能项目成本将上涨40%,装机进度延迟2-3年,这种"战略依赖"使欧洲陷入政策摇摆。 BloombergNEF表示,对中国征收的任何高额关税可能都无法减少美国储能电池的进口,由于成本竞争力,中国制造的储能电池仍能轻松击败相对稀缺的美国制造的替代品。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