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大唐技经院徐光:储能行业将从强制配储进入盈利驱动新阶段

2025-04-10 19:50:5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王子霖 王玉晴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储能中国网获悉,4月10日,中国大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总经理徐光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期间发表了他对新型储能领域未来发展的研判,并提出了有关行业发展的三条建议。

  对于新型储能领域的未来发展,徐光提出三个关键词。首先是动能转换。他认为,新型储能将由政策驱动转向价值驱动转变。

  “‘136号文’提出,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取消强制要求后,储能行业将从强制配储进入到盈利驱动阶段。”在他看来,峰谷价差较小、储能项目收益较低,配储动力不足区域的装机需求将回归理性;而峰谷价差大,风电光伏占比渗透率高的区域储能价值将更加凸显,储能需求更加明显。

  第二个关键词是抢装周期。他表示,为争取稳定的电价收益,“136号文”将导致新增装机需求进一步前置,预计集中在5月左右爆发。

  第三个关键词是光储协同。他提出,光伏配储将成为应对负电价的关键:“光伏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装机电源,但电网消纳能力有限、用电负荷不匹配等问题突出,储能是关键解决方案。当前,光伏与电化学储能成本快速下降,具备了协同发展的基础。”

  徐光预计,未来的光储协同将呈现三种模式,第一种是集中式光伏+共享储能,光伏电站共享配储容量,降低配储成本;第二种是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提升分布式自发自用比重,第三种是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实现现货套利+辅助服务双重收益。

  当谈到新型储能领域面临的挑战时,徐光直言,当前以新能源配储为主体的新型储能系统,利用率显著偏低。“从大唐集团的实践来看,储能总体的能量利用系数较低,2024年全集团储能电站年平均利用系数为7.45%。商业模式明晰的火储调频储能电站的利用系数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另一个问题是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建设明显滞后。徐光表示,煤电、燃气发电和抽水蓄能容量电价均已经出台落地,与其他灵活性资源“同质同价”的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仍然缺失。

  基于此,徐光建议拉大峰谷电价差,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储能在电力需求高峰时段充放电,以此可直接提高储能系统的经济收益,从而刺激运营商更频繁地参与调峰服务,增加调用次数。他还建议加快在全国范围内出台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核定细则,通过固定收益保障储能电站的基本运营成本,缓解企业因调用不足导致的投资回收压力,为长期稳定调用提供经济支撑。

  最后,徐光建议丰富多元化辅助服务应用场景,建立适应新型储能特性的调频市场,将响应时间指标细化至百毫秒级,开发快速功率调节服务品种:完善备用容量市场交易规则,允许储能设施通过容量预拍卖方式获取年度固定收益,推行辅助服务成本传导机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将系统调节费用纳入终端电价疏导范围。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