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南网储能发布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

2025-04-14 09:26:42 来源:南网储能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3月28日,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储能”)正式发布《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这是以完成资产重组上市的南网储能公司为报告主体发布的第3份ESG报告,也是其发布的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

  报告以“南网储能 双碳先锋”为主题,涵盖董事长致辞、责任专题、ESG管理、关键绩效等核心内容,系统性展现了公司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等领域的实践成果,为市场ESG投资提供重要参考。报告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综合评定为“五星级”卓越报告,实现历史性突破。

  报告亮点:

  信息披露质量与范围双提升

  相较于往期报告,该报告在信息披露范围和质量方面有了较大提升。报告积极响应《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披露要求,从“影响重要性”和“财务重要性”两个维度对上交所要求披露的21个议题进行识别和筛选实质性议题,重点披露“应对气候变化”“创新驱动”等4项财务重要性议题,并对其他17项非财务议题进行最大限度披露。

  同时,报告加强了公司可持续发展治理机制相关内容的披露,展现了南网储能可持续发展管理工作在治理架构、战略规划、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及目标等方面实践。据了解,目前南网储能已建立由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以及ESG工作小组构成的三级治理体系,同时将安全生产、合规经营等ESG指标作为管理层考核的关键指标,实现ESG考核结果与高管薪酬挂钩。

  2024年,公司保持Wind ESG评价A级,入选央视“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位列第66位,排名上升26位;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央企ESG·先锋100指数”榜单,位列第40位;获评中企研“2024年度ESG卓越实践”、南方周末“2024年度ESG竞争力企业”等系列荣誉。

  此外,报告对照相关评级机构评级标准,对以往尚未披露的20余项环境维度指标进行了有效披露。同时,报告以《南网储能公司7座抽水蓄能电站碳减排量核算报告》研究成果为基础,在“绿色储能”部分首次披露了公司7座抽水蓄能电站2021—2024年碳减排量情况,展现了公司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

  创新驱动:

  研发投入与成果双突破

  2024年,南网储能研发投入5699.0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0.92%;新增专利授权216件,累计应用于业务的发明专利达439项;牵头申报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正式投用,实现7座电站(总装机1028万千瓦)设备智能管理,智能巡检替代90%以上人工操作,故障检测效率大幅提升。公司参与的“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入选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3项成果入选国家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录,公司科技创造能力持续增强。

  绿色转型:

  碳减排量突破1693万吨

  2024年,南网储能环保总投入2.44亿元,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批复率、验收通过率均达100%,危废回收利用率100%。此外,经该公司通过碳排放因子分析、生命周期评估等方法研究测算,2021—2024年南网储能7座抽蓄电站累计碳减排量达5892万吨,其中2024年单年减排1693万吨。未来随着新电站投运及效率提升,该公司减排贡献将持续增长。

  公司治理: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过去一年,南网储能不断完善以股东大会、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四会一层”为核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1+1+N”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公司连续两年获评科改企业“标杆”等级,蝉联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披评价“A”级,入选“2024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获评中上协“2024上市公司董办最佳实践案例”。2024年,该公司实现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未发生商业贿赂事件。

  社会价值:

  人才与乡村双振兴

  南网储能全年招聘应届毕业生122人,员工培训投入1930万元,员工培训总时长197820小时、员工培训覆盖率100%;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力求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良好的合作生态。在定点帮扶项目方面,公司坚持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保持公司帮扶资金投入稳定增长,2024年投入帮扶资金194万元,实施6个定点帮扶项目,助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振兴。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建成7间“南网知行”书屋,惠及电站周边师生。

  面向世界一流目标,未来南网储能公司将坚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彰显央企使命担当,全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之储能答卷。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