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能源新航向 光储引未来”!2023年9月26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导,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中国建研院环能科技、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亚太未来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华为数字能源承办,浙江省能源业联合会储能分会、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嘉兴市光伏行业协会支持的“2023光电建筑行业(秋季)论坛暨分布式光储一体化发展研讨会”在浙江嘉兴隆重召开! 会议旨在大力推广光电建筑行业技术应用,推动建筑光伏高质量规模化发展,促进建筑与光伏行业技术交流和合作。中国建研院环能院副院长、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峙峰、华为数字能源浙江副总经理成新峰出席大会并致辞,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央国企、设计院、建筑行业、光伏企业、各地方光伏协会等领导专家20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太阳能中心技术总监 /博士王敏和黄祝连副秘书长共同主持。 嘉宾致辞 孙峙峰总经理在致辞中表示,为进一步发展光电建筑、推动建筑碳中和,在完善光电建筑发展政策体系、标准体系与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呼吁:第一,根据用电负荷、需求和变压器容量,合理规划光伏建设规模;第二,明确既有建筑增设光伏系统政策的建设程序、主体责任和资质要求等事项;第三,对建筑及设施寿命、防火、材料、结构和载荷等因素充分论证,强化建筑光伏安全管理;第四,尽快建立并推广建筑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要求与评价规范。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光电建筑行业健康、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成新峰副总经理在致辞中阐述了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3个阶段性历程,他表示华为数字能源希望通过在ICT领域和数字能源领域的长期领先的技术积累和行业优势,从标准、服务、设备等综合角度,与本地新能源企业、产业组织、标准组织等积极开展全方位合作,创新模式,有效助力长三角地区提升产业规模和经济性,促进分布式光储行业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助力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成果发布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相结合模式潜力研究”课题受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广项目 (CDRESP)项目管理办公室委托,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研究工作。课题对我国分布式光伏技术及标准现状、案例分析及应用模式、推广模式及发展路径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进行研究,研究成果提出了政策建议和管理机制,以促进分布式光伏及多种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国家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政策支持。 上午主旨报告分享 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由王敏技术总监主持,4位行业专家、领军企业代表分别做主题报告分享,对分布式光伏、建筑光伏一体化、新型储能市场发展和相关政策等进行全面分析。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行业发展部副主任王青分享《分布式光伏现状及光伏产品技术发展分析》主题报告,介绍了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制造端各环节、光伏市场、工商业和户用分布式光伏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各省市分布式光伏新增分布情况,及双碳目标下光伏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并预测了重点省份户用光伏和工商业光伏装机潜力。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太阳能学会理事长代彦军分享《城市建筑太阳能光伏思考与分析》主题报告,介绍太阳能建筑应用结合的背景、太阳能建筑建筑应用场景及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成果应用,并以上海为例,对未来建筑光伏提出发展趋势和发展技术。 天合光能助理副总裁/天合绿建总工程师罗多在分享《BIPV系统解决方案研究与应用》主题报告时指出,BIPV成功的核心是设计,从建筑、系统、构件进行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施工、一体化竣工验收、一体化运行,以案例为切入点,介绍了建筑立面BIPV设计要点——标准化设计、通风散热设计、单元式节点设计等设计内容,并提出了“正向设计”在BIPV推广前期的重要性。 国网浙江经济技术研究院电网规划中心王岑峰分享《浙江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与配套政策机制研究》主题报告,解读了浙江省新型储能发展现状、发展规划、政策机制及新型储能商业模式与经济性。目前,浙江省电网侧储能可以参与的盈利模式包括容量补贴(需纳入示范项目)、电量收益(需纳入示范项目)及第三方独立主体参与辅助服务;用户侧储能目前主要通过峰谷价差套利实现盈利,按照浙江9月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电价表,1~10千伏尖峰为1.2507元/千瓦时,低谷电价为0.3340元/千瓦时,考虑15%系统损耗后,用户侧储能可实现度电收益0.73元/千瓦时左右,远高于目前0.5元/千瓦时的锂电池储能盈利边界,盈利能力极为可观。 对话环节 论坛对话环节由嘉兴市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主持,参加对话嘉宾分别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珊珊、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浙江省白马湖试验室首席科学家马福元、国家电投浙江电力公司储能业务经理黄峰、华为数字能源浙江产品总监刘凌、雷蒙沃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弗思特副总裁、雷蒙沃总经理张桦、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碳中和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泛太能源环境(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江六位专家组成,分别对1、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主旋律下,建筑光伏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成本、政策、美观、安全、创新、运维、消纳等。2、光伏发电占比持续提升背景下,工商业用电峰谷价差有望进一步拉大,工商业储能盈利能力和装机意愿如何?通过专家们的解读和分析,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收获匪浅,进一步加深我国光电建筑、光储一体化政策、标准规划、项目开发、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理解与见解。 光电建筑标识工作启动 大会期间,隆重举行了首批光电建筑标识启动仪式,光电建筑是通过建筑光伏深度融合,以高比例高质量应用提升建筑节能降碳水平。开展光电建筑标识工作是充分发掘建筑自身光伏供电潜力、保障建筑光伏稳定高效运行、提升建筑节能减排性能角度,让光电建筑做到综合全面、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从而规范光电建筑工程质量,保障运行安全可靠性和节能减碳综合效益,推动光电建筑健康、良性发展,支撑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首批光电建筑标识共有10家单位参与。 下午主旨报告分享 下午的主题报告环节由黄祝连副秘书长主持,8位行业专家、领军企业代表分别做主题报告分享,对新能源发展形势、新能源云、碳减排量、标准体系、零碳园区、光电建筑商业模式、创新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何恒分享《新能源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主题报告,介绍了新能源产业发展驱动因素、发展形势,介绍了嘉兴市、温州市、常州市新能源发展政策和模式。并提出了发展之策主要举措有:集聚提质,打造高水平的产业集群;深化创新,强化先进技术攻关;政策惠企,加强要素保障;多维开发,开拓应用场景的四种举措。 晶澳科技华东大区总监杨恒分享《晶澳高效组件为分布式系统保驾护航》主题报告,对晶澳的主流产品路线和P型产品技术,n型Deepblue 4.0pro产品优势进行全面介绍和实证数据分析,并对晶澳“光伏+”优秀案例进行分享。 国家电网新能源云首席专家、国网新能源云碳中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函韵分享《新能源云分布式智能电网与户用光伏减排量交易实践》主题报告,对分布式智能电网创新场景和分布式光伏减碳交易:打造分布式智能电网零碳示范场景、构建实时精细化能源碳源监测分析、开展智慧化光储充用柔性控制互动等创新场景、应用数字人民币构建安全便捷的一站式交易结算流程、深化户用分布式光伏核证标准升级省级减排方法学等内容进行解读,并介绍光伏发电及源网荷储互动调控节能,分布式智能电网零碳示范相应成果。 史陶比尔(杭州)公司可再生能源产品专家高级工程师袁万强分享《BIPV 直流侧连接安全技术交流与分享》主题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光伏系统发生火灾,主要是直流侧,不可忽视的直流侧连接安全,连接器占系统造价2%左右,但是火灾风险造成最大却是最大经济损失。报告对连接器的由来、技术特点、安全相关要求进行解读。风险史陶比尔可以为客户从设计、建设、运维全方位进行服务。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太阳能中心技术总监王敏分享《对建筑光伏标准工作的观察和思考》主题报告,从建筑光伏市场的观察、标准对行业的推进作用、建筑光伏标准化组织和现状等对建筑光伏标准化工作进行解析,以中国建研院光电示范建筑为例,从系统安全、耐久、可靠、节能减碳、自用率等方面解读了建筑光伏标准体系建设,并重点介绍了光电建筑标识相关工作。 隆基绿能中国政企地区部BIPV销售总监张雪分享《BIPV 助力城市绿色建筑转》主题报告,报告中指出,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量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51%以上,建筑领域节能减碳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之一,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是城市建筑绿色能源转型最佳途径。并分享了隆基&森特BIPV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中的解决方案,重点对隆顶4.0、隆锦、隆行隆基BIPV产品家族进行介绍。 杭州品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立群分享《工业企业节能及能源数字化管理方案》主题报告,杭州品联在不影响产能的前提下降碳降本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打造绿色低碳/零碳工厂将是碳排放双控下企业谋生存,迎挑战。从AI助力源荷互动, 实现清洁能源应用尽用、储能EMS管理系统、充电桩智慧运营管理、需量优化仿真平台、全景数字孪生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梁子湖零碳园区、常州信承瑞源网荷储一体化、北京经开智慧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智慧化管理案例进行分享。 武汉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总监高真分享《日新科技光伏零碳园区应用实践》主题报告,日新科技光伏零碳园是全国首个通过国家建筑节能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认证,取得“零碳园区设计标识”的光伏零碳园区。由武汉日新科技投资建设,融入日新科技二十多年BIPV实践经验与华为数字技术。项目位于武汉市梁子湖畔,选取了长江中下游冬冷夏热地区的徽派、浙派、苏派及武汉民居等五组典型中式风格的民居构成,主要用于研发、培训、科普展示及会议。以日新科技BIPV全系列产品及集成技术为基础,加持华为数字能源技术,结合建筑节能手段进行数字化融合设计,运用智慧能源管理技术对园区碳足迹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园区零碳。 本次大会得到以下学、协会及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