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市场评论

储能将步入理性发展期

2023-10-16 19:48:58 来源:储能100人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文| 储能100人

  如今的储能行业,似乎正在“冰”与“火”之间极度“拉扯”。

  一方面,近期储能行业正被种种消极情绪慢慢笼罩,翻看朋友圈各种悲观言论比比皆是:储能“虚火过旺”、储能已进入凛冽的寒冬、储能到了最艰难的时刻、价格战,产能过剩,至少80%储能企业熬不过这次危机......甚至还有极端的言论认为储能没有价值也没有发展的必要!

  另一方面,自今年年初以来,一场场人气爆满的线下展会及各种论坛也串联起了储能行业的“加速度”:工商业储能起势、资本纷纷跨界、政府招商频频、百万年薪抢人等现象,似乎都在向世人展示着储能的狂热。

  如此魔幻的两极分化,不禁让储能从业者陷入沉思。储能行业到底处于什么阶段?真火还是虚火?对于新能源的价值几何?还有没有发展的必要?

  作为行业媒体,「储能100人」在与多位业内资深人士的沟通中发现,如今的储能行业,有激情、有困惑、也有反思和启示。大家一致认为,既没有消极情绪渲染的那么悲观,也没有之前动辄几十个GW和几万亿市场空间那么乐观,而是储能将步入理性发展期。

  悲观情绪蔓延

  这波悲观情绪源于近期多位权威专家的“泼冷水”。

  9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在储能产学研融合发展论坛上谈到,储能不是万能的,风光配储肯定不是正确的路径。

  同时,他还强调“在电力系统大规模新能源的消纳过程中,新型储能基本上没发挥显著作用,相当于弄了几个矿泉水桶装长江水”。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在中国(西部)氢能大会上提到,氢储能会是今后的主流储能方式,因为储能的规模和周期都是压缩空气和抽水蓄能无法相比的,电化学储能更不行。

  在此之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委员会专职委员郑耀东也曾表达过类似见解。他指出,储能只是一种调节手段,与三足鼎立的“源、网、荷”体量差距悬殊且无法消除,永远不会成为电力系统的第四只脚。

  权威院士和专家的观点一出,迅速在行业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关于储能是否有价值的争议不绝于耳。各种类似于“储能凉了”“储能进入至暗时刻”“储能进入寒冬”的报道在业内广泛传播。

  除了权威专家给储能的价值“降温”之外,在市场和资本层面,关于储能的负面言论也此起彼伏。

  先是有小道消息称科创板暂停储能企业IPO,各种说法版本不一。有人说已经有官方辟谣,也有人说无风不起浪。后又传出有储能企业停工减产以及订单取消的传闻,再叠加如今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整个产业悲观情绪四起。

  正确认知储能的价值

  储能真的寒冬将至?其实,不然。

  储能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在趋于成熟之前,产业的跌宕起伏在所难免。而且在经历过各种乱象与野蛮生长之后产业洗牌和趋于理性发展也是每个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首先,关于储能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除了众所周知的新能源天生的波动性对其的刚性需求,还可以从官方的态度来看待储能的价值和定位。

  国家层面,对储能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中,明确提出,储能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储能技术的创新突破将成为带动全球能源格局革命性、颠覆性调整的重要引领技术。

  10月10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刘德顺发表的署名文章《以科技创新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中,也提到储能是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

  地方层面,各省市区地区相继推出多项利好储能的政策和文件。其中,仅补贴政策就多达数十个。通过梳理,2023年1月-8月,全国22座城市发布了36条储能补贴政策,内容涉及容量补贴、放电补贴、投资补贴三大类型。

  其次,认真翻看上述专家院士的发言不难发现,多数报道只是标题“惊悚”。其实,他们并未否认储能的价值,更没有针对储能产业,而是倡导和呼吁能够理性和健康发展。

  比如,刘吉臻院士在演讲中强调,“请大家不要误会,我对储能没有意见,只是希望储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像下一盘象棋一样,车、马、炮都要调遣好、派上用场,把这盘棋赢了,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同时,他还列举了多个储能在不同方向的应用还是正确的。

  国外储能的启示

  实际上,上述专家是从中国电力系统以及中国电网的角度来分析的,如果从整个储能产业发展的逻辑来看,跳出国内看向世界,储能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这一点从现在国内储能企业迎来海外订单“暴涨潮”可以侧面印证。近几个月来,国内大部分储能企业纷纷曝出海外订单喜讯。瑞浦兰钧、力神电池、亿纬锂能、海辰储能、宁德时代等,多家企业共亮出超过90GWh的国际订单。

  国外的储能为什么能够发展的很好?健全的市场机制和丰厚的盈利空间是关键。

  对比国际市场,国内储能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大部分储能项目经济性不佳,制定符合现阶段储能发展的政策及市场机制对推动储能快速发展以及商业模式的塑造至关重要。

  那么,国外储能的发展对于我国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怎样的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加大财税补贴力度。德国对储能免除所得税和增值税,美国ITC补贴延期且抵免比例重新提升至30%,满足一些特殊条件的储能项目还可以获得额外的税收抵免。在目前储能成本较高,回收成本困难的情况下,高额的财税补贴有利于加快储能的发展。中国仅有少部分省市出台了补贴政策,未普及到全国,且补贴力度有限,对于储能回收成本的支持力度不够,应加大全国性的储能财税补贴力度。

  (2)减少强配储能,提高储能合理化配置。不同地区电力市场情况不同,储能需求也不尽相同,国外通常通过市场引导储能发展,更有利于储能合理化配置,减少储能资源浪费。国内目前大部分省份以强制配储能为主,尽管配置方式由新能源场站内配建逐步转向鼓励和支持建设独立储能电站、新能源项目租赁容量的方式,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需加快市场化引导或统一规划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加快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进度。电力现货市场可以反映实际电力供需情况,更好地削峰填谷,也更能体现储能的能量价值,已经成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表前储能项目的主要收益来源之一。中国电力现货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目前仅有山东、山西等少数省份推进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且峰谷电价差较小,应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完善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规则,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提升储能收益。

  (4)增加储能可参与的电力市场服务种类。英国目前已运行或正在制定的储能可以参与的电力市场服务品种超过20种,且还在根据电力系统的变化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品种;美国表前储能可以参与调频、价格套利、爬坡或旋转备用、减少风能和太阳能弃电、电压或无功支持、系统调峰等多种电力市场服务品种。国内,目前大部分省份的储能项目可参与的电力市场服务品种较少,主要为以后将不复存在的调峰市场。增加储能可参与的电力市场服务种类,可以更大化地体现储能可以提供多种服务的灵活性和优异性,同时提高储能收益。

  部分资料节选于《国内外新型储能相关政策及商业模式分析》作者:鲁跃峰1,郭祚刚2,谷裕1,徐敏2,刘通2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 广州 510663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

Baidu
map